引200多家國際企業入駐 提供3.2萬個就業機會

西港特區為柬埔寨工業現代化奠定堅實基礎

人民日報記者??曹師韻??程是頡

  西哈努克港經濟特區入口。曹師韻攝  


  4月17日,在赴金邊對柬埔寨進行國事訪問之際,習近平主席在柬埔寨媒體發表署名文章指出,中柬合作開發的西哈努克港經濟特區吸引200多家國際企業入駐,為柬埔寨工業現代化奠定堅實基礎。

  從10多年前一片荒蕪之地,到如今成為柬埔寨發展最快、影響最大的經濟特區,西哈努克港經濟特區(以下簡稱“西港特區”)落戶企業數量占西哈努克省全省工廠企業總數的約70%,為3.2萬人提供就業機會,是中柬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成果。


  “這是一個經濟特區,也是柬埔寨經濟騰飛的重要引擎”


  西港特區內,工廠車間機器轟鳴,污水處理廠、熱電廠高效運作。綜合服務中心大樓坐落在特區一側,員工公寓、鄰里中心等生活設施完善。

  西港特區公司總經理李淑賢向記者介紹,特區總體規劃面積11.13平方公里,目前6平方公里區域內已初步實現通路、通電、通水、通網、排水、排污和平整土地,是柬埔寨生產生活配套設施完善的國際化工業園區。“我們正在一步步推動產業升級,從紡織、箱包等勞動密集型產業逐漸向汽配、新材料等高附加值、技術含量更高的產業轉型,未來還會吸引更多有競爭力的新興制造業企業進駐。”李淑賢說。

  柬埔寨加華銀行波禮努分行位于西港特區城市配套區內。分行經理宋蘇青表示,近年來,隨著西港特區內工廠數量和勞動力規模的持續增長,企業對金融服務的需求也顯著上升。

  “我們正在積極建設金融街二期,計劃引進更多銀行和金融服務機構,以進一步完善金融服務體系,為特區內的企業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金融支持。”李淑賢說。

  西港特區內有一座簡潔現代的兩層白色廠房,這里是馬裝制品(柬埔寨)有限公司的生產基地,主要生產高品質的馬術裝備和服裝等。這家愛爾蘭公司是首家落戶西港特區的歐洲企業。

  “公司2010年入駐西港特區,主要是因為西港特區靠近港口、機場等,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馬裝制品(柬埔寨)有限公司董事兼總經理格里·拉弗蒂對記者說,西港特區在進出口管理、政策支持和海關服務方面提供了一站式服務,為公司運營提供了極大便利。公司已從最初的20名員工發展至170名,年營業額達500萬美元。

  “西港特區不僅推動了柬埔寨產業升級,也帶動了技術轉移,幫助本地工人掌握先進的生產經驗。”柬埔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研究中心主任涅占達里表示,西港特區為柬埔寨經濟注入了新活力,“這是一個經濟特區,也是柬埔寨經濟騰飛的重要引擎。”


 “西港特區機會多、平臺大,我希望繼續在這里成長追夢”


  西港特區一角,西哈努克港工商學院掩映在一片綠色之中。剛踏入校園,記者便被一陣讀書聲吸引。中文教室里,大一新生正在朗讀課文。

  2018年,西哈努克港工商學院經柬埔寨政府批準在西港特區創辦,成為柬埔寨首所中文大學,并于2019年正式開始招生。學院設有信息技術、企業管理和物流管理3個本科專業,同時開設中文、柬埔寨語、英語、計算機和空調維修等培訓課程。截至目前,學院已累計招收本科生256名。

  “除了大一新生,學生們白天工作,晚上上課。現在有超過八成學生都在西港特區內工作,部分優秀學生月薪能達到1000美元,遠高于柬埔寨普通高校畢業生的薪資水平。”西哈努克港工商學院校長徐福文對記者說,學院學生懂中文、有技能,在就業市場供不應求。

  23歲的金林是西哈努克港工商學院企業管理專業的學生。以前,金林一家僅靠母親每月320美元的工資生活,現在他已成為家中頂梁柱,每月工資800美元,加上其他收入最高能達到1400美元。“我一邊工作一邊學習,靠自己的收入改善了家里的生活。媽媽說我現在是她的驕傲。”金林說。

  同在西港特區的西哈努克省中柬友誼理工學院,是一所由中國政府援建、以職業技能培訓為主的院校。學院設有汽車修理、會計金融、信息技術等多個實用專業和短期、長期培訓課程,目前在校生有1120人。自2017年創辦以來,該學院已累計培養3926名畢業生,其中約90%在西港特區就業。校長薩瑪博表示,學院始終致力于為西港特區輸送合格人才,提供更多高素質勞動力,助力本地經濟發展。

  來自柬埔寨貢布省的正迪沙是西哈努克省中柬友誼理工學院大四學生。在學院老師推薦下,他進入一家食品廠擔任生產線班長,半工半讀。“現在我的收入幾乎翻了一倍,生活比以前好多了。”他說,畢業后打算留下來,“西港特區機會多、平臺大,我希望繼續在這里成長追夢。”


  “村里通了電和自來水,鋪設了水泥路,生活和出行更加方便”


  離西港特區不遠的布騰村,近年來得益于西港特區發展帶來的紅利,成為西哈努克省最富裕、最具活力的村莊之一。

  “我們這兒原來大部分人都是農民,靠種田、捕魚為生。西港特區建起來后,居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升。”布騰村所屬的默德朗鄉鄉長彌占對記者說,隨著特區建設的推進,當地基礎設施得到明顯改善。

  最讓彌占感到振奮的是當地人有了更多就業機會。“我們鄉有80%的居民都在西港特區上班,收入比以前增長許多。”他說,特區吸引了不少外地人來工作和生活,隨著人口的增加,默德朗鄉的經濟活力增強,整個社區面貌煥然一新。

  布騰村居民宋西努已經在西港特區一家制衣廠工作11年。她告訴記者,來工廠上班前,她家生活比較拮據。“聽說特區有工作機會,我就報了名。工廠提供培訓,我學會了縫紉。”她說,她丈夫是一名建筑工人,也在特區工作,如今她家的生活條件有了明顯改善,“不僅購置了摩托車,房子也從木板房換成了磚瓦房”。

  村子的變化讓村民們欣喜不已。宋西努說:“村里以前沒有電,晚上只能點蠟燭照明,還要自己挑水。隨著西港特區的發展,村里通了電和自來水,鋪設了水泥路,生活和出行更加方便。”

  經過西港特區牽線,中國江蘇省政府為布騰村的江蘇—西哈努克默德朗友好學校新建了教學用房,配備了現代化設備,改善了孩子們的學習環境。中國江蘇援柬醫療隊定期義診,特區內衛生服務中心為居民提供便捷的醫療服務。“這些實打實的變化,都是柬中合作帶來的成果。”布騰村村長艾森南說。

  柬埔寨柬中友好協會主席艾桑奧說,西港特區已成為柬中合作的典范,“這是柬埔寨極具代表性的經濟特區,成功經驗值得推廣,希望未來柬中加強合作,在柬埔寨建立更多類似的經濟特區。”

  (金邊4月17日電)